吉林省市場監管廳開展煙花爆竹等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
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消費,營造歡樂、祥和、平安節日氛圍,吉林省市場監管廳突出“四個加強”,在全省范圍開展全覆蓋拉網式排查,強化煙花爆竹、?;返戎攸c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范和遏制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
加強督導檢查
由廳領導帶隊組成督導檢查組,深入全省各地督促屬地提高政治站位、嚴格落實監管責任,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檢查督查工作,確保安全整治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堅決消除盲點,不留死角、不打折扣落實監管責任。在督促轄區內相關企業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基礎上,指導企業深入自查,建立質量問題約談和處理督導機制,壓實屬地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嚴厲查處無出廠檢驗證明、偷工減料、質量低劣等重點問題。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對檢查中發現的風險隱患逐一登記建檔,強化整改落實。
加強源頭監管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聚焦危險化學品企業,精準梳理排查所轄企業狀況,采取“監管人員+技術專家”模式,全覆蓋落實溶解乙炔、工業過氧化氫等10類質量安全風險較高的危險化學品獲證企業現場監督檢查。以持續保持獲證條件為重點,重點檢查關鍵原材料、生產過程、出廠檢查等關鍵質量控制點是否到位,生產場所、生產設備、檢驗設備等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要求,深入調查生產企業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及無證生產等違法行為。
加強質量抽查
全省部署開展煙花爆竹、成品油等產品專項監督抽查800批次,抽查區域覆蓋全省各地,重點抽檢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市場,對產品標識、火藥量、燃燒性能、抗爆指數、硫含量等安全指標進行重點檢測。對于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第一時間組織開展結果處理,加大執法力度,嚴防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加強對非醫用口罩、燃氣用具、電動自行車等防疫用品和涉及民生安全用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查處無 CCC認證證書、無出廠檢驗證明等違法問題。
加強隱患整改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認真梳理以往監管信息,以?;?、?;奋囕d常壓罐體、電線電纜、建筑用鋼筋、水泥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為重點,針對近兩年發現的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組織開展“回頭看”“反復查”工作。深化產品質量安全排查治理工作,督促企業嚴格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責任義務,自覺扛起消除風險的責任。采取有效措施打通企業整改、消除隱患“最后一公里”,防止已處置的風險隱患死灰復燃,實現防范增量風險、嚴控變量風險的目標。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劉賾瑞
圖片來源:吉林省市場監管廳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系列解讀⑨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作者:劉麗、孫煒琳,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繪就了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宏偉藍圖,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吹響了科技驅動農業強國建設的號角??萍简寗愚r業強國建設既要“頂天”,又要“立地”,既要著眼于世界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爭取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領域的話語權,又要面向產業需求,讓先進前沿的農業科技成果下沉進村、入戶、到田,讓農民學得會、用得上。農技推廣作為連接科技和經濟的關鍵環節,是將先進前沿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利器。
一、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對加快科技驅動農業強國建設意義重大
《“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穩居世界第一方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要實現這一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技推廣的效率和質量。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解決好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中存在的各自為戰、低水平重復、轉化率不高等突出問題。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農業科研院所以及農業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分別為18.86%與16.79%;根據科學技術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數據統計,我國涉農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也不足50%。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將極大提高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將更多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農民收益,對于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加快科技驅動農業強國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仍面臨較多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年建設,我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為主、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代表的準公益性推廣機構和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代表的市場性推廣機構多元共存的農技推廣體系。農技推廣體系不斷改革創新,為當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引領產業升級、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廣大農業生產主體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呈現多樣化,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仍面臨較多挑戰,主要表現在:
政府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投入不足,提供的農技服務內容及技術類型與農業生產的多樣化需求匹配度不夠。市場性農技推廣機構服務范圍覆蓋面窄,服務群體較為分散,推廣的技術相對單一,無法解決區域性產業發展面臨的技術難題。政府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與市場性農技推廣組織沒有形成合力,力量分散。從整體來看,科技成果的市場轉化機制尚不健全,農技推廣模式較為單一,農技推廣手段較為傳統,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充分。
三、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效能
構建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農技推廣體系。進一步深化建設以政府公益性推廣機構為主導,以科研院所、高校、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為補充的多元化農技推廣體系,加快完善“一主多元”的基層農技推廣服務網絡。構建協同互補的農技推廣運行機制,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與準公益性及市場性農技服務機構的有效對接,明確多元主體的角色定位與功能發揮,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堅持政府公益性推廣體系的主導地位,加大基層農技推廣投入,設立專項保障經費,強化政府農技推廣的公益性職能。
立足產業需求,強化市場導向,全方位提高農技推廣效率和質量。堅持立足農業生產一線,強化市場在農技推廣的導向和篩選作用,加強政府公益性農技推廣隊伍建設,搭建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和科技研發人員交流平臺,切實提高基層農技推廣水平。扎實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以產業需求為基礎,鼓勵以“農資+服務”、技術托管、示范帶動等多種方式開展農技服務,優化資源配置,加速實現技術服務的專業化。立足現代農業集約化、標準化特征,大力推廣科技示范園區、科技小院、項目帶動、企業參與等新興技術推廣模式,切實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成效。
充分利用新手段、新平臺推動農業科技與產業融合,成果與市場結合。加強科技服務載體和平臺建設,搭建集“農技需求-交流培訓-農資交易-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的農業技術服務數字化平臺,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精準化、智能化服務,助推農業科技與產業融合。整合資源,以新電商平臺為基礎,健全市場轉化機制,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與市場結合,以市場反哺產業和科研,實現互惠互利、良性循環。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手段搭建與農業生產者的技術交流平臺,建立低成本、高效率、便利化的反饋互動機制,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